首页

能看的免费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8 20:01:57 作者:浙江省第1亿张二代居民身份证背后:数字提速与民生应答 浏览量:29465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 (钱晨菲)5月28日,随着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数字大屏上跳出“100000000”的数字,该省第1亿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二代证”)诞生。从20世纪80年代手写证件到如今的自动化生产线,从省内通办到跨省通办,一张小小的身份证,镌刻着数字浙江的治理智慧,也折射出省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应答。

  从“手写油墨”到“产线智造”

  在中心的陈列室里,一台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裁切机静静摆放着,与制证车间内实时更新数据的智能大屏形成鲜明对比,好似诉说着浙江省居民身份证制证的蜕变轨迹。

  时间回溯至198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公安部备案,浙江省筹划建立省制证中心。次年9月,中心筹建就绪,承担起制发居民身份证的使命。

  1988年入职的中心员工马宇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代身份证全手工制作的场景:“每张底卡要手写100多字的信息,一个字写错就得重来,写完一张至少5分钟,派出所还特意安排字写得好看的民警来写。”

  彼时,浙江4000万常住人口,中心每天的制证产能并不高。“当时老百姓要跑到派出所领证,赶上信息模糊还得来回核对。”马宇感慨。

  随着人口增长、科技发展与时代变迁,浙江省制发证事业迎来了一次次的革新。

  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换发二代证,浙江省湖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换发“二代证”试点城市之一;同年12月,根据公安部相关要求,中心开始承担当时全省4500万户籍人口的居民身份证制作任务。经过3年的充分准备,浙江省首批“二代证”于2004年3月成功下线。

  从第1张到第1亿张,现任中心证件制作科科长李玲霞是“二代证”换发的亲历者,她表示:“如今我们日均制证量可以达到3万张,当天制作的证件当晚封装,次日随快递车发往各地,是科技的进步让制证质效越来越高。”

  2017年,中心制证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开创了全国居民身份证制作行业信息化建设先河。群众在派出所拍摄的照片、录入的信息,通过加密网络传输至中心,身份证制作流程中的膜打印、预封装、半成品质检、层压冲切、电写入和成品质检6道工序间的数据传输均由代码驱动,实现线上流转,无需纸质单据。

  “照片审核系统自动检测光线、角度,不合格的直接‘打回’前端,效率提升80%。”李玲霞说,过去需要人工核对的海量数据,现在通过算法即可完成,有效缩短审核时间。

制证人员从智能物流机器人上拿取身份证。钱晨菲 摄

  不仅如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入使用智能物流机器人代替人工搬运,智能物流机器人“小橙”按需上岗,每天载着原材料及证件半成品穿梭于各道工序之间,助力身份证制作从过去的“慢工出细活”转向“高效高质量”。

  如上微观场景中的科技应用,正汇集成“数字浙江”的动能源泉——用机器的“精准度”替代人力的“重复度”,以技术的“智能化”释放产能的“增长极”。

  “小证件”折射“大民生”

  随着第1亿张二代证从制证产线上诞生,这些承载着个人身份信息的“小证件”,也化作了丈量浙江民生温度的“大标尺”。

  “真没想到,我在杭州也能补办老家的身份证,还直接寄到公司。”虽然丢失了身份证,但补办流程让安徽姑娘周文直呼便利。其经历,正是浙江省政务服务升级的具体写照。

  在浙江,身份证办理早已不是民众口中“麻烦事”。继2015年开始试点“跨省通办”服务之后,浙江省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身份证制发“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从窗口受理到证件到手的全流程优化。民众只需在该省范围内任意公安窗口提交申请,后续制发证环节无需再次“跑动”,只需在家“坐等”证件快递上门,等待时间更是从法定最多60日大幅缩短至10个工作日。

  这份便利,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落实在一个个暖心细节里。免费快递服务推行后,全省年均寄出身份证400余万件,累计为民众节省2540万余趟“跑腿”。

身份证通过邮政封装打包,准备寄出。钱晨菲 摄

  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浙江还推出“上门办”服务。湖州89岁的独居老人张大爷对此赞不绝口:“我之前身份证丢了,没法办理社保手续。跟派出所求助后,民警马上就跟户籍窗口沟通,了解补办流程,全流程帮助我完成了办理,太贴心了。”

  民生温度的注脚,远不止于此。在“上门办”的温情之外,浙江正以“绿色通道”的速度,为更多急需办证之人搭建起便民服务的阶梯。

  每到中高考季,“绿色通道”便成为考生的“定心丸”。“自全面启动考生身份证申领‘绿色通道’以来,我们不断优化‘绿色通道’便民服务举措,自主开发的身份证‘急用快办’通道于今年3月正式全面上线,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减少中间环节,流转速度大幅提升,有效缩短群众等待时间。”李玲霞说。

  “小证件”折射出“大民生”。从最开始的手工制证,到如今数字化赋能的便捷服务,浙江省身份证制发工作的每一次变革,都紧扣民众需求。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主任朱剑臻介绍,接下来,中心将秉承“制发一张群众满意的身份证件”宗旨理念,持续深化为民服务举措,让老百姓在身份证制发工作方面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新的感受和体验。

  记者手记:身份证里的浙江发展叙事

  从一张身份证中,我们可以看见浙江发展跳动的脉搏。这张小小的身份证,正以数据为纽带,串联起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各个环节。

  如在政务服务的革新中,身份证的办理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发力之处。以省会杭州为例,当地依托“浙里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高质量“一网通办”,该市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9.7%,585项个人事项“一证通办”。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在办理公积金业务时,刷身份证后系统即可调取婚姻、房产等关联数据,不再需要往返多个部门、提交多份材料。这背后,是浙江通过身份证数据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让民众办事从“反复证明”走向“一证通办”,持续刷新着政务服务的“浙江速度”。

  今年,正值20年期满换证高峰,浙江省年制证量预计达到空前的800万张。而中心正通过优化制证流程和服务,让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的身份证办理服务。其背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现代化得到充分显现。

  浙江第一亿张“二代证”的诞生,不仅是制证数量的里程碑,更折射出治理范式的深层变革。从“管控型”到“服务型”,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这方寸卡片的背后,是技术赋能、制度创新与人本理念的深度融合,也是浙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电力输电场景通信技术实现突破 线路运维更安全高效

顾名思义,研学游就是在游玩中学习,在研究中游玩,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近年来,研学游特别火爆,很多商家认准了庞大的市场与家长们的迫切需求,尽管自身缺乏专业资质,也不懂研学,也会开设各种名目的“研学团”。至于研学讲师,有些从导游转行而来,有些则是在校大学生,或缺乏学术水准,或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难免会造成上述研学乱象。

申城市中心可爬山了!上海双子山9月19日开放登山预约通道

一是迅即会商部署。7月20日下午,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防汛会商会,针对性安排部署开展受灾范围监测、水文应急监测、风险隐患核查、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为四川汉源县暴雨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提供支持。水利部派出的工作组已于20日赶至现场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等工作。

女儿追忆臧克家:半年黄埔影响终身 以笔为枪奋斗不息

会商指出,台风“格美”已于今日8时停止编号,但其残余环流给湖南、江西、湖北、广东、辽宁、吉林等地带来的降雨影响仍较大,局部地区降雨具有极端性,防汛救灾工作面临南北双线作战、多种风险并存的复杂局面。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新方法

他说,如今,全球有近100个市场的约300家移动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5G连接已经超过13亿。他认为,这是历代移动技术里全球部署与发展最快的。

13.45亿立方米、超1600万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润”民生

安全保障更是清明祭扫的重中之重。各地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清明节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完善祭扫服务接待、人员车辆疏导等方案。各地林草主管部门要针对清明节防火工作特点,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处置预案等。简言之,有关部门将问题想得越细越深入,应对处置将越有效越得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